風景區(qū)、相關行業(yè)等的最新活動及動態(tài)
麗江到處碧水藍天、鳥語花香。位于玉龍雪山下的玉水寨,玉水共藍天一色,園中香徑飄向千山萬壑。遠觀峰巒疊翠,靜聽流水潺潺。步入其中,宛如置身仙境,如夢如幻。觀景玉水寨,形象感與立體感兼具。春來冰雪消融,玉龍雪山的雪水流到玉水寨,流成“神龍三疊水”的瀑布群。水聲、鳥鳴聲,加上游人的歡聲笑語,形成一段段自然天籟。
置身玉水寨,你會有多重感覺:煙火人間、田園牧歌、奇幻國度。 玉水寨的民俗院落里,有傳統(tǒng)納西民居木楞房,木楞房里有火塘,各種釀酒的器皿。院子里有柴堆、谷架……凡此種種,真實再現納西人家生產生活的場景,故謂之煙火人間,加上周邊的翠草、山水,就形成一幅田園牧歌了。玉水寨的美景是獨立的,也是整體的。步入其中便是“一花一世界”,無可替代,周邊有玉峰寺、東巴萬神園等景區(qū)景點,形成玉龍雪山下一條完整的游玩路線。 自然神廣場有一個神泉,兩旁有兩株樹齡超過800年的五角楓,神泉中央聳立著一尊神像。納西族東巴教信仰萬物有靈,認為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受不同的自然神掌管。自然神中最大的神是人身蛇尾的統(tǒng)轄大自然之神。這尊自然神像高12米,全身鑄銅鍍金,人首蛇身的造型。相傳遠古時,人與自然神是同父異母的兄弟,父母死后,兄弟倆為家產發(fā)生了爭奪,結果家產全部被自然神占有,而人則一無所有。后來上天派東巴什羅(即東巴神)帶著天將大鵬神鳥來調解關系。由于人不注重保護自然,自然神非常生氣,他說:人太過分了,不但砍伐我的樹林,捕殺我的野獸,還在我的河流里洗帶血的獵物,這是對我極大不尊。自然神不愿意與人和解。東巴什羅只好強行調解,這才使人有了耕種的田地、放牧的草場和起房蓋屋的場地和解之后,自然神提出要人帶上香木酥油糌粑面,到神泉處祭拜自然神,以此表示人決心保護森林樹木,保護飛鳥野獸,而且保證不在河流里洗帶血的東西。從此以后,人每年都要帶上好的食品,到神泉處祭拜自然神,以求自然神賜予一切,后來,納西族人每當遇到干旱的年景,也會來祭自然神的神泉,以祭水來求雨。納西族這種崇尚自然,敬畏自然,保護生態(tài)的理念值得發(fā)揚光大。 這個奇特的石堆聳立在大殿前,這是什么?這是燒大香的“天香爐”。這大香也不是誰都可以點的。就連這個臺階,閑雜人等是不可以上去的,只有身份高貴的祭司才能上去。殿內供奉著東巴教始祖東巴什羅、納西族保護神三多以及納西族祖先崇仁利恩和他的兩個妻子、三個兒子以及自然神三兄弟。 對祭祀、宗教十分陌生的現代人可能以為“祭司”念的都是什么天地玄黃,宇宙洪荒之類聽不懂的玄奧咒語,其實他們更關心喂馬、劈柴、糧食和蔬菜。 正因為脫胎于生活和勞動,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,才讓東巴教代代相傳,生生不息。 每年農歷三月初五,納西族人都會在玉水寨舉辦盛大的東巴會。那天各地的東巴們都會早早趕到東巴什羅廟燒香,祭神祭祖。除了做“通靈”的法事,東巴會還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娛樂的平臺,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誦東巴經,跳東巴舞,各顯本事。 才情與歡笑凝聚著世世代代的納西族人。在這里,對生活的熱愛和信仰有了最具象化的注腳。